最近吃麻辣烫的朋友,大概率都刷到了那条“杨国福1斤豆芽卖28.8元”的热搜——本来以为一份快餐顶天三十块,结果一根绿豆芽都快吃出土豪感,这事儿能不炸吗?

11月1日,有记者实地扎进杨国福某门店,一眼就瞅见菜柜上的价签:“绿豆芽 2.88元/50克”。乍看这数字挺亲民,可稍微算笔账就惊着了——500克才是一斤啊!2.88元×10,这不就成了28.8元一斤?消息一传开,网友的反应跟开了锅似的:有人骂“平价快餐变轻奢,这豆芽是镶了金箔吧?”“夹一撮豆芽要花五六块,不如去超市买二斤自己煮”;也有理性点的回怼:“饭店要付房租、人工,总不能跟菜市场比成本,换位思考下行吗?”

可这事儿真的只是“豆芽贵”吗?记者顺着线索一挖,才发现水比想象中深——不止杨国福,张亮麻辣烫、某网红香锅店,甚至路边不少小馆子,都在玩“克重计价”的把戏。你去挑菜时,价签上写的从不是“多少钱一斤”,全是“2.58元/50克”“2.68元/50克”。普通人哪会立刻反应过来“这等于25.8元一斤”?挑的时候觉得“才两块多,随便拿”,等结账单递过来:“先生,48元”,你才猛地拍大腿:“我就挑了点青菜豆腐,怎么比火锅还贵?”

杨国福客服回应1斤豆芽卖28.8元

做了十年餐饮的老张跟我掏了底:“这哪是卖菜,分明是‘数字游戏’——用小单位把单价拆碎,让你忽略真实成本。要是直接标‘28.8元/斤’,顾客肯定犹豫;但标‘2.88元/50克’,大家觉得‘才两块多’,自然就多拿了。”换句话说,不是你“不会算”,是商家故意“不让你算清楚”。

更戳人的是,这种“游戏”已经踩了红线。江苏省消保委早就在公告里点明:“用非常规计量单位标注价格,故意弱化真实单价,属于误导消费者,侵犯公平交易权,涉嫌价格欺诈。”直白点说——商家不是“标错了”,是“故意装糊涂”。

其实网友吐槽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吃不起”——而是“明码标价”背后的“套路”。本来吃快餐图的是省心,结果还要先做道“单位换算题”,算对了才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钱,这哪是消费,分明是“考数学”。

杨国福客服回应1斤豆芽卖28.8元

下次你去吃麻辣烫,不妨先问老板一句:“多少钱一斤?”别让“克重刺客”藏在计价单位里,偷偷“咬”你一口。毕竟消费的前提,是“明明白白”——不管吃什么,咱得花得清楚,花得甘心。